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019生活材委員會見學:水果風味計畫


【作者】文|李筱生
【作者介紹】新竹分社生活材委員會委員

同區域果園 種植模式差異化

201951日上午大雨谤陀,新竹分社生活材委員會的委員們準時抵達新竹縣北埔鄉的南埔社區發展協會,期待著理解何謂『水果風味計畫』?這是2018年六間果園共同參與的整年度生態調查。六間果園位處同一區域,異質性低,且都栽種桶柑作物,但是每間果園卻呈現不同風貌,桶柑風味亦不相同。



首先介紹的是:宇晴園,今年通過慈心有機認證。日前盛產時請知名雪坊廠商代工製作柑橘優格冰淇淋:柑橘先做成果醬,每批冰淇淋必須現做,想讓消費者能品嘗到優質安全產品。

園主表示已經賣出1500個,現有果醬還可以製作2000個冰淇淋,只是靠農會推廣不容易提升收入,小農仍需要大家口耳相傳的支持與幫忙。

生活材委員們品嘗過冰淇淋,細緻口感和淡雅柑橘香氣,直說好吃呢!只是當天大雨加上氣溫略低,不然真要多打包一些帶回家了。可惜當天雨實在太大,無法前往果園實地參訪,園主表示從減藥、減肥種植,至今以有機防治資材和有機肥栽種,果園野草採取低度管理方式,茂盛有時候還可以發現野兔呢!

接下來大家驅車前往第二間果園:浩月竹城,果園主人自建設公司退休後,轉而經營果園,素日裡除了忙農務外,就是參加綠市集販售自家產品。果園裡養90隻雞,但是雞舍上就是老鷹的巢,充分呈現生產者與環境共生共存的概念。園主的果園管理觀念:不過多的干預,讓果園達到自然的平衡。

果樹生長到交錯紛亂之際,會進行少量修枝,雖然低度干預管理方式,還是要顧及農地生態,草相要記錄下來,雜草長到腰間反而對生物不好,此時需要適度除草。此外,果樹生長過程不施用任何防治資材。

單一果樹種植並不好,園主分享對農村的概念就是要養雞,90隻雞在果園覓食,豐富的野草和昆蟲都是雞的食物,雞的糞便成為土地的養分,下的蛋不僅供園主家的生活所需,還可以做為桶柑之外的收入來源。

果園於今年取得有機認證,但是園主心中感覺不夠踏實,仍不斷提醒、期許對得起自己和這片土地。他定期招待國際志工來鄉村體驗農務,也算盡一份國民外交之力,同樣園主妻子也會去國外農村換工long stay,為彼此的土地多留一些好印象。

在認識兩家果園之後,我們可以感受到同樣以友善環境為出發點進行桶柑栽種,,但是農民的人生歷練不同,果園的生物種產生差異性,活動狀況、數量及種類也都因之不同。

運用科學方法找出生態與風味的關聯

水果風味計畫是『舞春食農工作室』所執行,帶民眾透過活動及課程,從農田生態到食物品味文化,串聯到餐桌,強調生物多樣性的面貌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糧食和健康。當然這其中有非常多的條件影響食物及水果的風味,包括草相多元性、土壤或昆蟲等。運用科學方法找出果園生態與風味之間的相關性,然後以此去探討何種農地管理方式對於環境生態友善,並且能達到一定的風味層次。

透過活動參與,消費者了解產地生態與風味相關聯,便願意支持友善耕作。選擇以桶柑水果作為研究,是因為此種水果的栽種環境相對於短期作物較為穩定,衍生的農產品活用程度高,文化底蘊夠,適合未來探索風味的延伸利用。

2018年在北埔南埔開始科學性調查的六間果園(本次僅介紹2),每個月採樣到實驗室進行生物分類與鑑定,分析出來:同樣是桶柑果園,不同的管理方式如何涉及草相發展,昆蟲生態或土壤的變化。實驗室還會在產季期間進行橘子皮、果肉果汁的化學成分差異性比較。

2019年初的工作室的活動之一,舉辦桶柑品評盲測,參與者品嘗六個果園的桶柑,記錄對各種味道屬性,自己的喜好程度;接著公布每個果園生產方式以及調查出來的環境,藉由討論大家了解果園生態,水果風味的差異和農民的管理方式是多麼息息相關。

如果社員們有興趣,可以連絡『舞春食農工作室』,有一系列培育公民科學家計畫,帶領著大家理解農民、生態和作物之間的關係。




參加水果風味計劃的六間桶柑果園地圖


新竹分社生活材委員於南埔南昌宮前合影


浩月竹城農場自製的桶柑產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共同購買、合作找幸福

page